教宗與阿根廷青年
By Vatican News
Apr 9 2021
教宗方濟各為坎塔拉梅薩樞機的新書作序,書名為《方濟各,使人歡笑的天主之人》。在這篇序言中,教宗鼓勵青年回應天主的召叫,而天主從未停止對我們的期盼。
(梵蒂岡新聞網)教宗方濟各為教宗府講道神師坎塔拉梅薩樞機的新書作序。這本新書題名為《方濟各,使人歡笑的天主之人》(Francesco il guillare di Dio),內容是跟隨亞西西聖方濟各的和平弟兄(Brother Pacificus)講述的故事。
聖父教宗首先闡明,這本書是為有所追求的青年而寫的。因此,教宗渴望贈予他們及所有青年一番充滿尊敬和信任的話語。教宗指出,許多人或許讀到福音中耶穌的這段話時,會心生疑惑,即:「你們求,必要給你們;你們找,必要找著;你們敲,必要給你們開,因為凡是求的,就必得到;找的,就必找到;敲的,就必給他開。」(瑪七7-8)
教宗表示,「這些美好的話語滿載了偉大而費力的許諾。然而,我們應當問自己:我是否認真對待這些話語?如果我懇求天主,祂真的會俯聽我的請求嗎?我要是尋求祂,會找到祂嗎?假如我敲門,祂會替我開門嗎?經驗似乎偶爾會否定這個承諾,不是嗎?這些話到底可不可信?它們會不會跟我聽到的其它許諾一樣,導致幻滅和失望呢?」
教宗由此想到,《聖經》的另一段經文能深入啟發上述的疑惑。《耶肋米亞先知書》寫道:「尋找我,必找到我,因為你們是全心尋求我。我必將我自己顯示給你們。」(廿九13-14)教宗解釋道,「天主的確讓人能夠找到祂,但是唯獨那些全心尋求祂的人,才找得到」。
接著,教宗列舉了耶穌與人相遇後、許諾實現的例子。比方說:堅持到令人不勝其擾的寡婦、渴求真理的尼苛德摩、懷有信德的百夫長、在納因城痛哭的寡婦、想要痊癒的癩病人,以及渴望治好失明的巴爾提買。對這些人來說,「尋找答案成了至關重要的事」。他們每個人都有權利高呼《聖詠》第63篇:「天主,祢是我的天主,我急切尋覓祢;我的靈魂渴慕祢,我的肉身切望祢,我有如一塊乾旱涸竭的無水田地。」
同樣地,「一個人若能全心尋求,假若天主對他的重要性有如水源之於荒漠、大地之於種子、太陽之於花朵,那麼他必能找到天主」。與此同時,這也尊重了我們的自由,因為信德並非自然而然地賜下,卻與我們的投入有所關聯。信德「要求你親身參與、全然投入」。「它是一份需要加以期盼的恩典;在本質上,它是需要被愛的天主聖愛」。
有些人也許尋尋覓覓,卻找不到天主。為此,教宗問道:你對天主的渴慕有多強烈?「卯足全力、用心尋求祂,祈禱、懇求、呼喚、吶喊,而祂,正如祂已許諾的,將被找到」,因為「上主希望你尋求祂,好讓祂能找到你」。教宗引用納齊盎的聖額我略(Gregory of Naziansus)的名言:「天主渴望被渴慕。」對此,教宗闡述說,「天主渴望我們渴慕祂」。當我們心懷這份意願時,祂便能與我們相遇。
假如祂今天敲了你的心門,又會如何呢?教宗表示,「上主召叫我們時,不希望我們有所妥協或遲疑,而是做出徹底的回應」。教宗在強調回應天主召叫的重要性時,提到了遠近馳名的「詩王」威廉(William of Lisciano)遇見聖方濟各的經歷。威廉的這個事跡類似於聖保祿在前往大馬士革的路上被一道強光擊倒在地的經驗,這位鼎鼎有名的「詩王」為聖方濟各的聖德而深感震驚,立即放棄俗世生活。在那一刻,「一個全新的人誕生了」:他不再是詩王威廉,而是成了和平弟兄(Brother Pacificus),內心洋溢著未曾有過的平安。從那天起,他全然獻身於上主,成了聖方濟各的一名親密夥伴,見證了信德之美。
教宗方濟各邀請青年閱讀這本新書,並表示「天主從未停止召叫」,祂孜孜不倦地前來與我們相遇,如同尋找迷途小羊的牧人,如同掉了錢後、在房屋裡點燈找錢的婦人,如同父親尋找孩子那樣。教宗指出,「唯有當你減少對其它事務的依賴,增進你最深的渴求,你才會聽見它在你內並在你周圍高聲而清晰的呼喚」。
天主一直有耐心地等待我們做出聖母瑪利亞那樣的回應:「看!上主的婢女,願照祢的話成就於我罷!」(路一38)教宗最後總結道:「你如果有勇氣放下安全感,向祂敞開自己,一個嶄新的世界就會為你而開;而你本身則會成為照亮他人的光。」- Vatican News